在世卫组织宣布中国实现消除疟疾目标之后,她第一时间筹划全市消除疟疾后防止输入再传播各项工作,撰写三个指导性方案。
省第二验收组组长、省委政法委副书记董国权出席会议并讲话。要全面总结三年试点成果,加强协作配合,拧成一股绳、同向发好力,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新格局,切实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促进保山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整体提升。
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省级验收保山汇报会要求提高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发展新格局4月25日,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省级验收保山汇报会召开。要坚持省市联动,加强统筹协调、对接配合,依托相应机制,组织好验收工作。市长、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第一副组长陈锐出席会议,汇报保山开展筑牢祖国边疆安全屏障,打造全国边境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保山样板工作情况。市级领导李永伦、赵南方、李正新、杨玉奇以及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据悉,4月25日起,省第二验收组在保山开展为期5天的首次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省级验收工作。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段绍飞。要坚持以验促建,推动边查边改,统筹好开展试点验收与推动下步工作的关系,做到以验促建、边查边改,不断深化规律性认识,对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进一步系统谋划、持续深化、久久为功。出口主要货物为日用百货、包装物、果蔬、工程机械、建材、化肥等
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3%以上。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率100%、全程网办率89.3%。围绕构建以绿色能源为主导,绿色生物制造、绿色轻纺、绿色建材为特色的1+3工业产业体系,建立由市级领导任链长的重点产业工作机制。提升援企稳岗、创业贷款等就业服务质量,大力开发岗位,支持创业带动就业,组织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万人次以上,增加城镇就业2.4万人以上。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有力推进,《保山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颁布施行。一批重大工程取得标志性进展,大瑞铁路大保段建成开通,施勐、瑞孟等高速公路稳步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排全省第1位。
(四)坚持扩大开放扬优势,聚力做大做强口岸经济。对照宜居、韧性、智慧三大标准,积极争创海绵城市国家级示范市和全省五城共建重点县,拓展高品质生活空间。因地制宜确定主导产业,部署实施开发区统计制度,推行先建后验试点,推广管委会+事业单位+企业运营模式,建立市级调度和要素保障机制,推行标准地出让。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增强经济韧性和发展后劲。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全市各族干部群众衷心拥护、倍感振奋。加快水稻繁育基地建设。一批本地平台型电商企业茁壮成长,网络交易额达138.7亿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强化城市精细管理,推动物业管理扩面提质。实施好保山、腾冲机场改扩建。
大力培育规模以上数字经济企业,抓好电商消费惠民示范工作,培育电商品牌,农产品电商交易额增长15%以上。推动腾冲创建全国森林城市。
做好职业学院招生准备工作,推动珠宝学院二期建设,支持保山中医专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保山学院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国门大学。全力争取优势矿产品加工项目签约落地。坚持全面系统整改上级巡视、督察反馈问题,以案促改强化内部监管和制度建设,有效防范廉政风险。规范发展边民互市贸易,积极引导和鼓励传统企业应用跨境电商,提升市场竞争力。要素保障与需求精准匹配有差距,有效整合、集约利用不够。推进腾冲东山国际康养度假区等重大项目,建设一批旅居康养示范基地。
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落实异地就医结算和职工医保门诊共济政策。争取到项目类转移支付、专项债券等资金72.9亿元。
统筹边境民族地区发展与强边固防,巩固提升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成果。扎实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创建。
(二)始终坚持理论武装不松劲。旅游业收入增长15%以上。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组建市级农商行。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6.4万人次以上,转移就业稳定在100万人以上。建成保山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支持数字车间、智慧工厂、远程医疗、物联网等示范建设。推进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化、产品多样化发展,促进腾药、东药等企业提质增效。
全力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深化开发区优化提升改革,园区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4.62亿元,同口径增长5%;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239亿元、贷款余额1308亿元,分别增长8.6%、11.4%。妥善解决148个小区不动产登记遗留问题。
农村转移就业101.3万人,新增城镇就业3.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96%。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增加值增长16%。
引进10亿元以上投资项目不低于10个,市外产业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15%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以上。省两会对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2023年的重点工作作出部署要求。推进城市医联体和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建成卫生健康信息平台。强化抓发展必须抓项目的鲜明导向,持续完善大抓项目工作体系。
提升拓展园中园结对共建成果,推动县市区之间、园区之间、企业之间联动发展、优势互补。切实做好土地、资金、环境容量、用能、数据等要素保障。
突出抓好咖啡、中药材、石斛、茶叶、水果五大优势特色产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争当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七)大抓绿色发展呈现新特征。加快口岸特色产业聚集。